新聞詳情
龍山 二維碼
發(fā)表時間:2017-09-28 00:00 巍巍蓮花山,蜿蜒逶迤至海豐縣城背面,云霧繚繞,徐徐張開橫亙成海豐縣城的“龍脈”,是為云嶺山。云嶺山向東北奔騰至將軍山,再折往南邊俯伏至縣城東郊2里處,于平疇百里中挺起小山崗,狀如巨龍昂首回北,潛越龍津河灣之“龍山潭”,吐出長長的“龍舌”徑直伸過彭湃烈士故居,形成平埔,地名曰“龍舌埔”,天然巧勝,遂成豐邑名地。 ——這山,便是龍山。 石刻說往昔山不在高,有龍則行。 龍山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向往的靈山,文人騷客歌之詠之,代代相傳。“萬石矗天青,鱗鰭不一形。長年龍在野,當晝?nèi)摘q冥。霖雨心如渴,風雷夢未醒。待河時變化,我欲問山靈?!边@是清嘉慶拔貢蔡鶴舉之題詠。 龍山原多怪石,形態(tài)各異。西側(cè)巖石壁立千仞,陡峭懸崖,陽光下金光閃爍,似龍身鱗甲熠熠生輝。山頂石壁原刻有“宋嘉定己卯九月九日盧少英黃澄清率同官五人泛菊于此”二十四字,并題刻“龍山”二大字,算來迄今已有789年之久,為龍山地名之早文字記載。 清嘉慶年間,庚申科舉人林云鶴拜謁準提閣后,在山僧的帶領下遨游龍山,雅興頗高的林舉人受前人“泛菊”的啟發(fā),揮毫題詩,這就是后來氣勢磅礴的“石刻歌”:吾尚好古揚馮多,邀我龍山登嵯峨。 山僧取徑導游屐,當空峭壁懸藤蘿。 參差石刻忽相向,數(shù)行隱約騰蛟駝。 盧黃五人此泛菊,九月九日來陂陀。 紀元嘉定歲己卯,同官共醉金叵羅。 我顧諸子起嘆息,此石遺跡先五坡。 憶昔寧宗廿五載,邊庭稍稍銷金戈。 長吏馀間競挈榼,東籬歸騎紅顏酡。 六百年來盛事歇,殘碑故在誰摩挲。 邑乘浪云不可考,委棄榛蕪理則那。 古跡未堪遽煙滅,坐使名勝沉山阿。 二生抽毫更進牘,勸作龍山石刻歌。 方今七月亦秋令,龍津之水生微波。 老子此來興不淺,彼五人者寧殊科。 后之視今今視昔,對此茫茫嘆奈何。 山僧大笑請飲酒,來日登高盍再過。 生機盎然的龍山在新舊社會都曾遭受巨大的破壞。清咸豐六年(1856年),因“紅頭反”之亂,龍山上的石刻均遭毀滅:“文革”時期,龍山上建起了水泥廠,加之黃江水利開工,炸山打石,一時間炮聲隆隆,龍山名勝遭受人為的嚴重破壞。 處處皆勝跡登上山頂,南邊謝道山文峰塔巍峨屹立,東方赤山塔聳峙云霄,四周城廓村野,風光盡收眼底。當你腳踩“仙踏石”,面北遠眺“銀瓶飛瀑”,如夢如幻,仰賞“蓮峰疊翠”,美不勝收;晨風中傳來的“萬壽曉鐘”攝人魂魄,夕陽下的“龍津漁唱”更是讓人心曠神怡。 龍山兼具山水形勝。 出于大云嶺“縣龍”東側(cè)的“隨龍水”,流經(jīng)彭湃中學右側(cè)福臨坑、菜頭坑轉(zhuǎn)南流經(jīng)觀音堂后,繞紅場東側(cè)圍墻至東門,往東轉(zhuǎn)經(jīng)羅厝圍至烏石橋、菜脯町、下圍、鯉趨埔,與銀瓶諸水相繼匯流入龍津溪,于龍山北面形成河灣——“龍山潭”,往東南流經(jīng)龍山、大夫寨村,與赤岸水交匯成“縣溪水”,再轉(zhuǎn)西流經(jīng)鹿境至謝道山下“縣城出水口”,匯大小液水而成“三江”,流入麗江奔騰出長沙灣。 “龍山潭”其深無際,是昔時縣城端午賽龍舟的理想之地,龍山對面的大東門是觀眾看龍舟的優(yōu)先位置,“標母臺”就設在那里。 龍山四面皆勝跡。西有山峰曰“空殼山”。此山扼龍津水口,部分山體突入龍津河,因長期受河水的沖刷,底部山體被掏空,故而得名。此外,山之西還有清代何蘭階姑娘墓,向為邑人所朝拜,香火鼎盛;還有紀念清代貞節(jié)劉玉芝姑娘墓,其碑鐫聯(lián)曰“綠水青山馀碎玉,黃泉碧落吊貞魂”。 西北半山腰處有彭湃烈士先祖、清代貢生彭廷揚之墓。該墓朝向銀瓶峰,迎納龍津水,頗具氣概,地名曰“麒麟吐火”。墓地之山頂處左右兩側(cè)原有一對突兀獨立小山峰,狀如麒麟之角,墓四周遠近有七座廟宇環(huán)侍,香火鼎盛,尤似麒麟吐火。 七廟之中,尤以天后宮、靈雨庵和準提閣為有名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,知縣楊繼榮于龍山下西北角建有一座天后宮,坐北向南,面寬三間12.5米、進深二座20.5米,面積256.25平方米。清康熙丙戌(1706年)科進士翰林洪晨孚題書楹聯(lián)今尚存。外聯(lián)曰:大德作舟航,直扶宇宙三千界;中流憑砥柱,不怕風波十二時;內(nèi)聯(lián)曰:神靈河海均叨庇;浪靜魚龍不敢爭。 明嘉靖庚寅年(1530年)海豐大旱,知縣陳一善率官民在龍山上禱雨,其后于天后宮之左建靈雨庵。該庵面寬三間10.6米,進深6.8米,面積72.1平方米,外建圍墻門樓。 位于龍山西南山下的佛教勝地準提閣,乃明萬歷初年由照虛和尚創(chuàng)建。邑人洪晨孚撰題該閣楹聯(lián)曰:“青牛東去,白馬西來,十萬煙云皆有路。明月天心,清風水面,三千世界凈無塵?!睂φ虅e具一格,意境深遠,讓人回味無窮。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海豐知縣于卜熊之父于容城游此閣時,感慨贊其為“奇秀甲海豐”,遂題下五言律詩:構閣倚瑤岑,森森竹徑深。 懸崖飄落葉,流渚舞翔禽。 觀偈窺禪性,談空識佛心。 偶游忘去住,坐久月相侵。 清光緒廿六年(1900年),龍山之西南麓北端修建了準提閣祖師普同塔。附近還有民國時期海豐名人馬作樑墓園以及鐘秀南墓。蔣介石、汪精衛(wèi)等國民黨要員為馬作樑墓撰題墓志銘。 山之北有迎春山,每逢立春日,歷代海豐知縣均率官民于此作“迎春”之典,以祝五谷豐登,風調(diào)雨順之愿。明嘉靖年間,海豐知縣陳一善還在山頂建起“觀稼亭”和“問津亭”。 山之東北有小山曰虎山,兩山遙對,龍盤虎踞之勢,成鎮(zhèn)縣東水口之局。東南麓有建于清代李姓自然村,因山而名“龍山村”,虎山旁有小村曰“虎?!薄?/p> 靈山起蛟龍磊落奇才唱大風,龍津水淺借潛龍。 愿消天下蒼生苦,盡入堯云舜日中。 1921年,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富家子弟彭湃,與地主家庭決裂,毅然決然地走向窮苦勞動大眾。他脫下長袍摘下氈帽,帶著留聲機每日來到天后宮廟前,站在婆娑古榕下,向赤山約過往縣城的農(nóng)民宣傳農(nóng)運。 1922年夏,彭湃邀約張媽安等五位農(nóng)友到“仙踏石”聚談,在龍山頂上點燃了海豐農(nóng)運的火種。同年9月,彭湃在靈雨庵成立赤山約農(nóng)會,越年在天后宮成立海豐總農(nóng)會。 1925年4月20日,彭湃在準提閣創(chuàng)辦“海豐農(nóng)民運動講習所”,同年6月成立“海豐縣婦女解放協(xié)會”,開辦了槍械彈藥兵工廠。 1926年8月12日至19日,海豐縣召開第二次農(nóng)民代表大會,17日上午,第六屆全國農(nóng)運講習所同志、以及工人、商人、學生代表700多人,在龍山致祭海豐農(nóng)運死難五十三烈士,并決議每年以農(nóng)歷八月初五日為追悼五十三烈士紀念日。 蔥蘢龍山,從此成為革命之山、英雄之山。 …… 解放后,海豐縣人民委員會在龍山之巔建起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。 1997年,縣委縣政府決定治理龍津河下游和擴建河邊路道,遷移水泥廠,將龍山辟為公園。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* 企業(yè)名稱 * 聯(lián)系人 * 手機 * 電子郵件地址(無的,填 1@1.cn) *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* 提交 |